“能给没有招聘需求的高校投简历吗?”

“能给没有招聘需求的高校投简
“学校没有发招聘公告,那我怎么联系呢?”办法总比困难多!比如说:
- 翻看学校以前发的招聘信息,在里面找联系方式(但可能存在信息过期的情况);
- 在学校官网的组织架构找到学院领导,看看有没有相关的信息;
- 利用人脉关系,跟师兄师姐或在高校就职的内部人员打听一下;
- 甚至还可以通过论文的通讯方式找到相关专业负责人↓
在这里也要提醒求职者,给高校投递最好能找到直接负责人的联系方式,比如院长、主任等。虽然招聘工作是人事处干的,但招不招你这个人,还得看学院嘛。
而且有些详情人事可能不太清楚,比如说学院最近有什么岗位缺口,或者是名额满了不需要招人了等等,所以直接问学院是最好的。
总而言之,求职的关键是要主动,主动才会有故事。
现实中有不少求职者,不敢主动,甚至羞于主动。尤其是在面试的时候,会害怕自己是不是问太多问题了……
“面试的时候问薪酬待遇,会引起反感吗?”
从资本家的角度来说,谁不喜欢便宜又能干活的打工人呢,但是薪酬待遇绝对是你入职前应该了解,且人事应该告知的内容。
比如年薪,是税前还是税后,是基础年薪还是包含了各种补贴、奖励的综合年薪,中间的解释空间可不小;
又比如人才最关心的编制,有编还是没编,有编的话是什么编,什么时候能落实编制——入职后迟迟不能入编也是有可能的,前车之鉴请参考→《40余名应届硕士的编制被“毁约”!官方回应:闹对你没好处》;
再比如安家费,税前还是税后,是一次性给还是分期发放?关于安家费的问题,详情可看这篇超级干货文→《高校巨额安家费,实际到手差太远?博士人才究竟能拿到多少?》
千万不要觉得不好意思,咱们出来工作就是为了赚钱的,了解薪酬待遇是最基本的,特别是去偏远地区就职的话,本来生活体验就相对要差一些,薪酬待遇就是你生活的保障。
再加上高校工作的试错成本是很高的,很可能出来比进去还要难,万一进去工作后才发现跟当初想象的相去甚远,想要出坑可就不容易了。
所以大家要学会尽可能争取多一点利益。
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,部分求职者可能会抱有“能被录取就不错了”的想法,从而在求职过程中表现得过于被动,甚至在看过一两所高校后就急于签约,生怕错失机会。
然而,招聘与求职本就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。
作为求职者,你完全有权利并且应该积极地去了解、对比不同的高校及其提供的条件,再做决定。反而急于求成很可能让你捡了芝麻丢了西瓜,错失更好的机会。
最后,春招季来临,预祝大家都能化被动为主动,成功收获心仪的offer~

来源:   高校人才网  
温馨提示:
1、本网转载其他媒体,目的在于传递信息,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边带责任。
2、如本网所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著作权或版权拥有机构致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,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妥当。如有侵犯您的名誉权或其他权利,亦请及时通知本网。本网在审慎确认后,将即刻予以删除。
3、本网原创文章未经本网允许,私自转载者本网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,转载请注明来源恩平人才网
推荐资讯